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建筑赏析2020-10-22 19808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用地的历史背景

宝鸡市是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名胜古迹众多,设计师决定以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环境生态为构思创意的出发点进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关注对历史文化的传达,力求开辟中国建筑文化的在建筑上表达的新思路。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历史背景的形象转换

设计主旨——青铜国宝,破土重生

宝鸡是我国的“青铜器之乡”。青铜器出土时往往充满了生机和神秘,也使人们对远古文明产生深深的震撼。因此,青铜器博物院必须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力求建筑为深远内涵、震撼人心、造型凝重的多重统一体。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形式表达——高台门阙,青铜厚土

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庸思想,方正整齐、左右对称,中轴线的地位尤其突出,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秩序”的概念。所以设计师在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的特色建筑符号来表达 “秩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堆土高台:从山脚下开始,以多重台阶,层层递进来体现出传统的高台建筑形象,力求塑造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同时也丰富了参观者的游览路线。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入口门阙:设计采用周秦阙门的形制,在青铜器博物院入口设有阙门,一方面突出历史的厚重感,另一方面暗含周秦文化之意。同时门阙以三层递进,形成序列空间,导引参观者向上走进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覆土建筑:黄土是陕西地区常用的建筑材料,厚重的土坯墙体是当地的建筑特色之一。设计中将博物馆主体墙面设计为接近土坯墙的材质和色彩。封闭、厚重,并在覆土屋面上设置绿化,使建筑基座犹如黄土中生长出来一般自然质朴。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青铜文化:青铜器作为博物馆的主题在设计中得到强调。椭圆形的大厅外墙面采用青铜板饰面,在黄土高台的衬托下如破土而出的青铜器。在入口两侧的墙面上,将馆藏的著名青铜器以浮雕的形式进行展示。青铜器的纹样也作为装饰纹理出现在博物馆主体的墙面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空间布局的历史体现

形象塑造——传承历史,融会古今

流线组织:入口之前为“经纬纵横”的下沉广场,使游人未进博物馆即已体会到青铜器文化的氛围,穿过水池,到达台阶,两边门阙伫立引导人们走进建筑的主入口。主入口将参观者引入半地下的展览空间,游人拾级而下,如同进入青铜器埋藏之地,进入发掘复原现场,展厅环绕四周。参观完展厅之后,游人可直达屋顶广场,俯瞰渭河美景。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景观设计:整个博物馆的形体设计追求一种大地景观的层峦叠嶂效果。山无水不秀,博物馆正面设有浅水池,环境优美,山和水连为一片。馆前的铺地为“经纬纵横”图案的石材铺面,中间有   石像生的甬道,两侧为阶梯形高台,绿化布置其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宝鸡市, 中国

面积:34100 m²

项目年份:2009

主创建筑师:张华

设计团队:朱洋、张益勋、张大昕、王倩、刘士雷、王聪、陈楠

结构设计:孟祥良

业主:宝鸡市文物局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期接收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投稿/合作邮箱:752052680@qq.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丨张华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快分享给朋友吧

评论

200
扫码登录更方便
账号登录

找回密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