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建筑赏析2019-12-18 19869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从2018年冬天开始,几个建筑师陆续在一个北京远郊的村子里盖了些房子,这是其中的一座。这些房子的基地各不相同,有的傍山、有的临路、有的囊括了百年老屋,有的就是普通村舍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这块,是一片废墟。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特殊的基地

基地所在的后黑龙庙村,北依海坨山,南临官厅水库,是15世纪形成的几百个长城卫屯中的一个。但今天,它就像其他京郊村落一样,在无序的更新和运动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稀释了与土地和历史的关系。基地在村子中心,是片废弃已久的老屋。环顾四邻,只有它还维持着工业时代之前的面貌。老院墙已湮没大半,以至于需要重新砌筑一道砖墙来圈出它的边界。在漫长的时光里,被砖墙包围的破败老屋和几株探出墙外的老树,是它留给村民的日常风景。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迈进院子,满目是倾颓的老屋和古树荒草。但颓垣之间,曾经的生活场景仍可想象。虽然它们很难归为传统意义的美,但这些景象中无疑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它们构成了此刻与过去的纽带。这种与往昔的奇妙链接令人着迷。于是我们鬼使神差的将这片已无修复可能的废墟进行了测绘。而新建筑也尝试着收藏这些“特殊”的风景。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并行的时空

在基地中保存一片废墟,而不是将它修葺一新或者彻底拆除,是个需要勇气的选择。时光流转,老屋还会继续坍塌,新树还会继续发芽。有一天,院中的老屋最终可能会坍为一堆瓦砾。但没关系,彼时它仍然是这个建筑的一部分。人们会和它在不同的时间相遇,标记彼此生命的痕迹。古人描述时间,会用到“时光荏苒”。“荏苒”原指草木繁茂的样子,大概就是现在庭院里的情景吧。建筑的名称“荏苒堂”,既出于此。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静谧的庭园

风土塑造了地方的生活方式,作为从这个村庄最古老部分生长出来的存在,我们希望在荏苒堂重构北方的乡村生活。于是在建筑空间插入了不同层次的庭园,为四组居室都营造了私属的户外空间。这些院落都很窄小,但为每间居室提供了恰当的采光通风和静谧氛围。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乡村的日常风景

造房子时,我们用了很多老材料,比如原来围墙的红砖,不远处拆老屋的青砖,反正能收集到的都混砌起来。好在工匠们理解起来并不难,因为似乎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因此房子盖好后,与周边环境结合的很熨帖,乡亲们并不觉得这是个很扎眼的新家伙。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在拍摄北立面时,我们发现总也拍不全,因为一辆农用车常年停在房子的东北角上,后来我们慢慢释然了,这辆车和这座建筑一样,都是日常风景的一部分,它们早晚要握手言和。拍摄照片时,我们请来邻院的小朋友做模特,闲聊之中,发现这里曾是他们的“老家”。难怪当他们看到院落中熟悉的老屋时,兴奋地不断的在空间中奔跑。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看这些孩子的年纪,应该没有在这所老房子中居住的经历。但这所荒宅风景的日常,大约已是深深植根于他们生命经验中的存在。拍摄的最后,突然有些羡慕他们,在这个城市与乡村物理空间都飞速变化的时代,能不断和童年风景重逢大约也是一种幸福吧。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荏苒堂不过是这个乡村物理空间变化的一个片段。我们不指望一所小房子能改变什么,但希望在某个局部带来一种乡村风景的新平衡。我们期待人们重新审视历史痕迹的意义,也期待人们能发现废墟与时间的美,我们更期待人们能重新关注这片土地,让它们能够重新被艺术描绘和歌颂。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建筑师:神奇建筑研究室

类型:独立住宅

地址:北京, 中国

面积:200.0 m2

项目年份:2019

建筑设计:朱起鹏、金泰霖、袁樱子

结构设计:高雪梅

给排水设计:王巍巍

暖通设计:甄勤

电气设计:郭晨

照明设计:袁樱子

视觉表达:金泰霖

施工:汪根生团队

业主:大隐于世民宿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3867

阅读原文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荏苒堂丨神奇建筑研究室

快分享给朋友吧

评论

200
扫码登录更方便
账号登录

找回密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