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二十事,深度了解第四十一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建筑赏析2019-03-06 19850
2019年普利兹克奖的获奖得主矶崎新拥有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在全球各地设计建造了近百栋建筑,影响了建筑界。矶崎新被认为是第一位在全球范围内开发自己作品的日本建筑师,他特别关注每一个项目的背景和具体要求。他的作品被描述为异质的,符合从一般建筑到高科技建筑的描述。
以下列举且20件展示他才华的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他早期的建筑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4岁的时候,广岛和长崎受到了轰击,在他身上培养了建筑的暂时性,和在用户使用建筑时“取悦”用户,为用户带来好的体验的重要性。 [1]
2.他的职业生涯,师从于1987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丹下健三。从东京大学毕业后,矶崎新在丹下健三的事务所工作了9年,直到1963年他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矶崎新建筑事务所( Arata Isozaki & Associates)。[6]
3. 矶崎新是日本建筑师中的先锋,他在本国以外的地方做了许多设计,例如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1986年)和佛罗里达迪斯尼建筑团队大楼(1991年)。[9]
4.矶崎新在60年内已经建造了100多个建筑项目,包括日本、西班牙、美国、中国、意大利、卡塔尔等世界各地的重要公共与文化建筑。 [1]
5. 他在建筑表达上是专家,是使用热印刷和丝网印刷的先锋。 [3]
6.矶崎新在他的作品中加入了“间”的概念,它定义了物体之间的中间空间:“在空间、声音与声音之间,有消声、停顿。这就是“间”。空间是重要的;在空间之间更重要。” [5]
7. 矶崎新是一名城市主义者,在1962年为日本东京新宿区设计了一个未来主义项目“空中都市”。该项目融合了“高层建筑、住宅和交通悬浮于下面的老旧城市之上,以应对快速的城市化”。 [1]
8. 矶崎新的作品是跨学科的:除了城市规划,他还从事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家具设计和布景设计。同时,他还是作家、评论家、建筑比赛评委,并热爱与艺术家合作。 [6]
9. 他还为1970年大阪世博会设计了用于交通运输大阪演示机器人。它被安置在丹下健三设计的节日广场里。[4]
10. 在七八十年代,矶崎新与他的第三任妻子——雕塑家宫崎爱子(1929-2014)紧密合作,她让他的作品充满创新几何图形。 [6]
11.矶崎新在1979年至1984年是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代陪审团成员。 [1]
12. 由于他在日本和全球影响力,199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称其为“日本建筑之王”。 [8]
13. 在1985年,矶崎新重新设计了纽约著名的迪斯科舞厅(Discotheque Palladium)的室内部分,作为“建筑内部的建筑”。这个夜总会以前是一个废弃的剧院,改造后成为当时名人名媛聚会的场所,麦当娜都是它的常客。舞厅于1998年被拆除。 [7]
14. 在矶崎新获得的众多重要奖项中,他于1986年获得了RIBA金奖(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于1996年,作为日本馆的设计者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意大利)。 [1]
15.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矶崎新偏爱板楼。他觉得“躺下的”摩天大楼消散了它的“威慑力”,让其变得更加“平静和谦逊”。 [6]
16. 他对20世纪的拉丁美洲革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古巴与切格瓦拉革命。他甚至有段时间很爱佩戴带有着一颗星的贝雷帽。 [2]
17. 矶崎新认为整个南半球居民都是少数群体。这就是为什么他非常重视与其文化相关的建筑,阐述他对全球化有效性的怀疑。[2]
18. 2011年,矶崎新与艺术家Anish Kapoor共同开发了充气结构的诺瓦方舟(Ark Nova),作为卢塞恩夏季音乐节的举办场所。 [10]
19.他的艺术影响横跨多个派系,从文艺复兴与博罗米尼和辛克尔 (Borromini and Schinkel) 的古典建筑,到康斯坦丁 (Constantin Brâncuşi) 的无限柱。从野口一郎的雕塑作品,到路易·康使用的加农拱顶 (cannon vault)。 [6]
20. 关于他的身份和建筑风格,他说:“每一次设计,我都试图创造独特的建筑,不刻意追随单一的风格,而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当下的处境做出独一无二的设计。”[5]
[1] 2019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Media Kit. Media Release Announcing the 2019 Laureate.
[2] Facts shared gently by Abel Erazo, chilean architect based in China, with whom Arata worked in the Hakata Bay Model for 21st Century Olympic Project (2006, Tokyo), with Taishi Watanabe, Kai Beck, Eijiro saiga, Hitomi Fukuyoshi, and Mai Watanabe.
[3] Matthew Allen. “Arata Isozaki and the Invisible Technicians.” Canadian Center of Architecture (CCA). 2016. <https://www.cca.qc.ca/en/issues/4/origins-of-the-digital/40596/arata-isozaki-and-the-invisible-technicians>
[4] “1970 – Expo’70 Osaka Demonstration Robot – Arata Isozaki (Japanese)” November 31th, 2011. <http://cyberneticzoo.com/robots/1970-expo70-osaka-demonstration-robot-arata-isozaki-japanese/>
[5] Lindsey Leardi. "Arata Isozaki on "Ma," the Japanese Concept of In-Between Space" 05 Nov 2017.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om/882896/arata-isozaki-on-ma-the-japanese-concept-of-in-between-space/> ISSN 0719-8884
[6] Steffen Lehmann. “Reappraising the Visionary Work of Arata Isozaki: Six Decades and Four Phases”. 7 July 2017. MDPI. <https://www.mdpi.com/2076-0752/6/3/10>
[7] AD Editorial Team. "Spotlight: Kenzō Tange" 04 Sep 2017.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om.br/br/624403/em-foco-arata-isozaki> ISSN 0719-8884
[8] Joseph Giovanniniaug. “Arata Izozaki: From Japan a New Wave of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August 17th, 1986. <https://www.nytimes.com/1986/08/17/magazine/arata-isozaki-from-japan-a-new-wave-of-international-architects.html>
[9] Edan Corkill. “Isozaki Arata: Astonishing by Design”. June 1, 2018. <https://apjjf.org/-Edan-Corkill/2777/article.html>
[10] Eric Baldwin. "World's First Inflatable Concert Hall Opening in Japan" 01 Oct 2013. ArchDaily. <https://www.archdaily.com/433776/world-s-first-inflatable-concert-hall-opening-in-japan/> ISSN 0719-8884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3384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快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