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亭丨原筑景观
建筑赏析2018-12-25 19885
古洋河在河间以东,是历史上河间环城古水道的一部分,然而近代以来,水道荒废,周边工厂和居住区排污严重,让古水道成为排水沟。我们所设计建造的古洋河公园是环城水系整治的重要环节:疏通水道、整治水体并对水体及周边进行生态恢复。
我们将水面扩大,并在河道周边加入可供人通行和停留的步行道和构筑,新的古洋河在排洪泄洪功能之外,更成为居民运动休憩、融入自然的去处。
梁亭是便是我们在古洋河公园里设计的两组临水亭榭。亭在这里是我们介入自然的一种方式,它提供了新的观看角度和体验方式,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创造了风景。
森佩尔在著作中将建造技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the tectonics of the frame 和 the stereotornics of the earthwork。 前一种可以理解为木头之间的搭接形成的框架,后一种是砖石重复砌筑中形成体块和体量。这两组临水亭榭就是通过梁这个构件,将两种技艺上下叠合形成的。
结构表达
建筑分为两层,下层砌块墙提供边界,促成空间开合,上层的构架支撑屋面,得以遮阳挡雨。我们意图让下层的砌体扮演双重角色,既围合空间、塑造场地,同时又通过梁的搭接承载上层屋架的重量。在传统中国建筑中,大梁是整座建筑中最重要的一根构件。大梁的尺寸决定了房屋的跨度,屋架的重量集中到这根构件上,梁的跨度及高度是建筑规模的表达。
我们意图在设计中让梁成为屋架受力的核心表达。经过夸张后的大梁有1米高,跨越整个12米的面宽,但离地面只有不到2.3米高,几乎触手可及。
挑高与跨度之间的悬殊比例让梁的看上去似乎跨得更远。梁在外侧的出挑将近4米,巨大的出挑一方面强化了梁的受力视觉表达,另一方面模糊了建筑的内外关系,让墙的内外两面都给人提供庇护。
构造
设计方案的灵感来自于斗拱对于力的传递。梁顶上和柱头上的倒金字塔结构由方钢管焊接而成,四面通透,将屋顶的重量向下传递。厚重的屋顶结构支撑在这一根根细小的钢管上,并沿着钢管的方向将重量汇聚至梁上的一点。它们让屋面与支撑结构脱开,让框架的搭接更加清晰。
压得很低的梁不仅给身体带来一种紧迫感,同时也先于屋面限定了“内”与“外”。微微高过头顶的大梁贯穿建筑始终。站在梁后,眼前是梁与地面限定而成的画框,向前漫步会完成在梁下的穿越。这是梁亭中最为独特的仪式,是建筑构件与身体之间的美妙互动。
建筑师:原筑景观
地址:河间市古洋河,河北省,中国
主创建筑师:闫明 设计团队 闫明,王欢
业主:河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结构设计:高雪梅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田方方,宋本明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3178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快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