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大科技园改造丨中国中建设计集团
建筑赏析2018-04-11 21231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9%,而到 2020 年,政府预期这一数字将会达到60%。过快的城市化进程除了带来大量的社会学和经济学问题外,对城市规划学、建筑学乃至城市各类商业地产的投资运营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这些问题在北上广深这些极速膨胀的超一线城市中暴露的愈发明显。
该项目的缘起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个真实投影。普陀区华大科技园最初启动和策划开始于2006年,规划及建筑设计工作开始于2008年并于2012年竣工。待到项目落建成之后,业主和当地政府发现项目本身的定位和属性已经与市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以及区域内的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相去甚远。到2013年初,地块所处区位已成为普陀区真如副中心在南向的承接带,被视作距内环金沙江路商圈仅1.5公里的西向延伸,同时作为地铁13号线大渡河路的上盖物业具有天然的商业条件和空间优势,而此时拥有大量裙房空间的华大科技园作为以办公研发功能为主的科技园区仅有占比极少的商业配套,无论从项目的空间形式、立面语汇还是动线设计上,都无法支撑它向大商业配比的社区级商业中心的属性转变。
商业空间优化
化零为整的将裙房内部的建筑空间有机的整合起来,四栋单体的内部功能根据自身既有的空间条件形成相辅相成的各类商业单元。同时在外部新增了大量的开放空间以满足休闲餐饮业态及体验式商业的空间需求,尤其是北部沿河面的二层露台空间结合场地内的景观设计形成了新的项目亮点,提升了项目北侧的整体商业价值。
立面语汇转换
四幢建筑单体的立面改造升级是本次设计工作的重点。项目由2012年竣工交付后一直闲置至2014年初,崭新的门窗幕墙系统、未经使用的各类构件、不合时宜的设计语言以及满足不了新业态的立面功能法则,它们的去留在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这两大基础上显得格外棘手。最终我们选择将穿孔铝板这一常见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通过将片状材料对象的体量化形成了完整统一的双表皮结构。这一做法不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的幕墙门窗系统,还为项目带去了极佳的整体性和标识性。表皮的细部处理上主要体现在具有纵向深度的LED灯槽上,即使在日间状态下这些形态尺寸不一的凹凸在整体立面上也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光影变化。铝板孔洞的尺寸和密度也经过的较为细致的考量:要保证处于室内的使用者在距离幕墙较近的位置上对外部环境仍具有清晰无遮挡的视线条件。
可达性及动线设置
项目原始动线及功能安排为四幢独立的建筑单体,互相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为了强化商业空间的入口昭示性及引导性,我们于金沙江路一侧设置了步入性极佳的景观空间以及可以将人流直接引导至二层及三层的垂直交通节点。在内部动线上,我们设置了一条环通三幢建筑单体的空中廊道,它将成为整个项目的动线主轴串联起不同的商业空间、功能单元以及人们在此的各类交互活动。
建筑师:中国中建设计集团
地址:金沙江路,普陀区,上海市,中国
项目负责人:李明 主创建筑师 柯坦
设计团队:李文明、韩凯伦、张安同、张雪维、曾雪
建筑面积:26500.0 m2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柯坦
委托方:上海新曹杨商务集团
施工图设计: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
景观设计:中国中建设计集团上海分公司
幕墙设计顾问:武汉创高建装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顾问:翰远集团
商业策划顾问:上海子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2288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快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