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丨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建筑赏析2018-10-21 20018
在现在的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年纪小小却压力重重的孩子,传统的校园让学生们早早地进入了以成年人为模板的空间环境中。一所城市里的学校应该长什么样?面临教育类建筑,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设计来打破传统校园的概念,给予孩子们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空间。
水泥森林中的理想家园
Ideal school in High-density Space
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位于杭州西部未来科技城板块,是一个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综合性建筑项目,它的建筑和室内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设计。海曙学校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儿童的绘画语言,孩子们笔下的理想校园充满了亲切的尺度和欢乐的街道,设计师由此出发,将 28000 多平方米的体量打散成 15 个坡屋顶小房子,依照幼儿园、小学各年级不同的尺度与行为将建筑尺度逐渐变大,通过小体量的院落组合塑造一个体量亲切、尺度宜人的舒适校园。
建筑群体主要由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食堂等几部分组成,通过连廊、内院、不同开场程度的廊道将各个功能空间串联起来。而廊道、楼梯这些教室以外的空间不仅仅作为教室的连接,更是孩子们相遇的地方;操场、屋顶也不仅仅是字面体现的功能,而是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空间。学校作为一个小尺度的社会,孩子们在里面通过亲身经历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意识。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尺度房子
Small-scale House for Different Ages
这是一所能满足27 班小学和12班幼儿园各项功能需求的学校。幼儿园、小学由南到北分布,建筑高度也相应地逐渐变高,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和不同身体尺度对空间的需求,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感受也更加亲切。同时,富于变化的小房子打破了城市僵硬的建筑排布,丰富了建筑天际线变化。
小体量围合出各具特色的内院,而建筑体量之间又营造出有趣的街道空间。内院和街道的组成模式让教学楼建筑之间的连接围而不合,也使室外空间富有趣味和层次,为学生课余的活动空间创造了丰富的可能性,更加切合孩子的感受。
幼儿园是独立的 U 型院落,像张开的臂膀给孩子们围合的安全感。院落中的彩虹跑道与建筑颜色相呼应,营造一个五彩斑斓、无拘无束和奇思妙想的空间。建筑的“小房子”形态被延续到室内,自己画笔下的形状在这里出现,使孩子们在对建筑的好奇中得到对家以外世界的美好初感受。
小学分为南北侧两部分,分别对应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空间。南侧教学楼在建筑形态上由四个四层的单元连接形成半围合的庭院,朝向中心步道广场打开,从入校由中心步道走进内院再到教学楼内部,也是引导着孩子们对校园空间的探索。北侧教学楼则整体体量较大,最高的建筑面向城市干道一侧,体块相对统一规整,呼应城市界面。
另外,设计时也有意的将建筑走道和公共空间进行放大。南北两侧的小学各教学楼与食堂楼通过连廊在一二层均相连,连廊东侧以坡度处理,自然过渡至一层并形成半围合的小尺度活动空间。架空的连廊在满足双层交通空间的同时,放大尺度的平台和廊下围合的庭院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
可自由探索的趣味屋顶
Fun Roof Space for Free Exploration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趣味活动空间,设计师采用双坡屋顶形式的建筑体量,根据每个屋顶空间的特质,结合相应的学生群体特点对其进行空间设计和活动规划,创造了许多的屋顶活动空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的探索和创意使用,如躲猫猫的游戏场、认识植物的种植园,听老师讲故事的小剧场,安静读书的阅览室、肆意奔跑的跑道等等。
富有辨识度的多彩山墙
Recognizable and Colorful Gable
在整个以浅灰和白色作为基调建筑群中,山墙成为海曙学校一个鲜明的识别特征。每个山墙面在形态、颜色和材料上都各具设计特色,这些以黄绿橙等明快颜色点缀的山墙面相互交错组合,丰富了轻松活泼的校园空间氛围,也增强了各个区域的归属感和辨识性。
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的五个建筑单体的立面以深红颜色呈现,让校园质感不失统一又富有节奏。孩子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山墙面去描述位置,形成孩子心中对于校园的有趣的认知地图。
整个校园及建筑以人的体量与场地、孩子们的成长和情感结合在一起。“小城故事”式的规划将让孩子们在童话般的小镇中穿梭徜徉。
项目名称: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
项目地点: 中国杭州
项目面积: 44,900 平方米
项目时间: 2015-2016 年(设计) 2016-2017 年(施工)
设计公司: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设计团队: 阮昊、陈文彬、沈斌、尹勇、吴时阳、王继鹏、夏炜、吴涛、邓皓、蒋蕾蕾、李会、陈志林、范笑笑、陈杭君
参与人员: 葛霁雯、周桐、俞洲、宋国晗
合作单位: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摄影师:苏圣亮、吴清山
本文由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授权“筑视网”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链接。
本文地址: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2965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快分享给朋友吧